宋丽娟 宁夏附属医院总院儿科
2012年10月19日
营养不良
是由于长期总热量和/或蛋白质供给不足所起的慢性营养缺乏症,临床以体重不增、皮下脂肪减少、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特点。
病理
新陈代谢紊乱
能量不足 → 糖原消耗→低血糖
蛋白质不足→负氮平衡→总蛋白↓→水肿
脂肪消耗→血胆固醇↓→皮下脂肪减少→消瘦
相对总水量↑→水电解质紊乱→细胞内K+到细胞外→低渗状态→低渗性脱水、低血钾、低血钙
多种维生素缺失
各系统功能障碍
治疗原则
早发现、早治疗、去除病因是关键
1.调整饮食 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,尽可能选择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,
2.促进消化功能 给予各种消化酶
3.补充营养物质 补充适量蛋白质、能量和相应的营养素
4.促进蛋白质合成 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,每次肌注10~25mg,每周1~2次,连续2~3周,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,增进食欲,但在用药期间应供应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
5.治疗并发症 控制感染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
护理
护理评估
1.健康史
喂养史 喂养方法、进食量、饮食习惯、辅食添加
疾病情况 妨碍食物消化、吸收、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存在
出生情况 胎龄、体重
2.身体状况
*体重不增→体重下降
长期、严重→身长不增、或缓慢
*皮下脂肪减少 腹部 躯干 臀部
四肢 面颊
周身水肿、皮肤干燥萎缩
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
*各系统功能紊乱 无食欲,肝大、常有腹泻和水样便
*营养不良分度
Ⅰ度 体重减低15%~25%,腹部皮褶厚度为0.8cm~0.4cm;
Ⅱ 度体重减低25%~40%,腹部皮褶厚度<0.4cm;
Ⅲ 度体重减低>40%,腹部皮褶消失。
*并发症 感染、低血糖、贫血、多种维生素缺乏
3.实验室检查
血总蛋白、白蛋白↓、
血糖↓ 、 血胆固醇↓、血转铁蛋白↓
血淀粉酶↓血脂酶↓、血胰酶↓
血Vit A,B,C↓ Hb↓
电解质紊乱
4.社会、心理反应
评估家长对营养、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、家庭经济状况,对营养不良相关知识的认识
护理诊断
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热能和蛋白质 摄入不足有关
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
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、贫血、维生素缺乏
生长发育障碍 与营养缺乏、不能满足发育的需要有关
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小儿营养、喂养知识
护理目标
增加营养素的摄入,满足营养需要
不发生感染
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后能及时发现、及时抢救
体重、身长等指标逐渐达到正常水平
家长掌握有关知识能正确喂养
护理措施
饮食护理 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高蛋白、高热能、高维生素、适量脂肪的食物,遵循循序渐进、由少到多、由稀到稠的原则
用药护理
预防感染的护理 保护性隔离
观察病情
健康指导